但基於我對強森的長期觀察,我認為他的發言比較可能來自種族歧視,而不是單純的開玩笑。
但是我認為「只要有決心,大城市應該也可以做得到。其背後的原因是本縣於2020年8月獨自制定的「集群感染條例」的實際案例。
像鳥取縣這樣的城市正朝著『零感染』為目標在努力。相較於縣內高比例的老年人口,醫療機構數是非常少的,因此全縣必需一起面對,做好準備。當天內檢測結果顯示出陽性的話,就會立即被安排住院。」 《特別措施法》的罰則是提升防疫的有效方法 以2021年1月舉行的例行國會會議上《新冠狀病毒特別措施法》和《傳染病法》(以下簡稱《特別措施法》)的修正為目標。所幸的是,鳥取縣內的感染途徑都還在掌握中。
(註)」 知事認為罰款存在著「社會性的約束力」的效果。這就是鳥取縣的防疫措施。經過1年大漲,泡沫疑慮開始萌芽,華爾街資深投資人格蘭森(Jeremy Grantham)說美股終於變成「史詩級泡沫」,引發許多議論。
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,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《財訊》文章 揭密。面臨新冠疫情衝擊,股價之所以快速大漲,主要是寬鬆貨幣政策的超低利率,推升市場評價逐步攀升。畢竟過去1年近一倍的漲勢,近乎走完了半個泡沫的歷程。文:楊森 隨著新冠疫苗開打、刺激政策上路,景氣復甦預期日趨樂觀,儘管如此,攀上歷史高峰的資本市場卻躊躇不前。
而儘管股價相對企業獲利已處在高位,但相比極低的利率水準,投資股票依然具有吸引力。最後,散戶還利用社群媒體組織協調買賣特定股票,使股價波動更為劇烈。
亦即大漲一倍後會有4%機率出現崩盤下跌。而如果把去年大跌後的谷底當作新多頭起點,累計到今年第1季歷史高點,短短1年漲幅更是驚人,其中以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最搶眼,漲幅高達113.8%。《日經新聞》報導了日本新股民的大量湧現。即使去年2、3月在新冠疫情衝擊下,標普500曾暴跌35.4%,但2020年全年依然維持同樣的16.3%漲幅。
只是過度槓桿、同方向押注的羊群操作,只會加大市場的波動。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(Ray Dalio)也認為,雖然有某些新興科技公司處於極端泡沫狀態,但整體還很難說是泡沫。如果時間拉長為5年,則有9.3%機率再次腰斬,但有36%的機會回升到起跌點。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去年個別投資人占美股成交量19.5%,比前一年增加超過4個百分點,更比10年前增加一倍。
美銀美林證券3月分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,僅15%受訪者認為美股是泡沫。台灣散戶則大批搶進台積電股票,去年初台積電股東人數還不到40萬人,短短一年即暴增超過100萬人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BIS指出,散戶投資人比較容易被個股的投機性所吸引,而且很容易根據非基本面訊息進行交易。而且不僅美股獨強,反映全球市場的MSCI世界指數同樣勁揚81.3%,新興市場指數上漲92.8%。
如果簡單定義泡沫是大漲後出現大幅下跌,譬如1年內先大漲100%,隨後1年大跌50%,那麼近年來的股市強勁走勢,難免讓人產生泡沫疑慮。而且散戶會藉由買賣選擇權來投資個股,更形擴大槓桿規模。此外,美國散戶的融資槓桿規模到去年底創下新高,尤其是3月暴跌後,融資大幅增加6成以上。而在泡沫腰斬後,有超過3成的機率會在5年內收復失土,但也有約一成機會再次腰斬。值得附帶一提的是,如果某年股價腰斬5成,其後1年股價再次腰斬的機會是6.6%,但也有13.2%機率在一年內收復失土,回到起跌點。代表美股大盤的標普500上漲81.8%。
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如果擔心市場需要更長時間來戳破泡沫,如同達利歐當年的例子,那麼把大漲一倍之後的觀察期間拉長為五年,結果有26.4%機率股價會再漲一倍,另有15.3%機率會腰斬五成。散戶回歸不僅美國如此,日本、台灣也一樣。
為了躲開2000年網通泡沫戳破後75%與44.7%的大跌,結果錯失前五年的高報酬,值不值得確實很難說即使去年2、3月在新冠疫情衝擊下,標普500曾暴跌35.4%,但2020年全年依然維持同樣的16.3%漲幅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去年個別投資人占美股成交量19.5%,比前一年增加超過4個百分點,更比10年前增加一倍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BIS指出,散戶投資人比較容易被個股的投機性所吸引,而且很容易根據非基本面訊息進行交易。
經過1年大漲,泡沫疑慮開始萌芽,華爾街資深投資人格蘭森(Jeremy Grantham)說美股終於變成「史詩級泡沫」,引發許多議論。美銀美林證券3月分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,僅15%受訪者認為美股是泡沫。不過,一年近一倍的漲幅不必然就會演變成泡沫。亦即大漲一倍後會有4%機率出現崩盤下跌。
而且不僅美股獨強,反映全球市場的MSCI世界指數同樣勁揚81.3%,新興市場指數上漲92.8%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如果擔心市場需要更長時間來戳破泡沫,如同達利歐當年的例子,那麼把大漲一倍之後的觀察期間拉長為五年,結果有26.4%機率股價會再漲一倍,另有15.3%機率會腰斬五成。
《日經新聞》報導了日本新股民的大量湧現。如果簡單定義泡沫是大漲後出現大幅下跌,譬如1年內先大漲100%,隨後1年大跌50%,那麼近年來的股市強勁走勢,難免讓人產生泡沫疑慮。
而儘管股價相對企業獲利已處在高位,但相比極低的利率水準,投資股票依然具有吸引力。而在泡沫腰斬後,有超過3成的機率會在5年內收復失土,但也有約一成機會再次腰斬。
面臨新冠疫情衝擊,股價之所以快速大漲,主要是寬鬆貨幣政策的超低利率,推升市場評價逐步攀升。國際清算銀行(BIS)的報告也顯示,美國散戶投資人的影響力從2017年後開始提高,2020年市場大跌後進一步擴大。只是過度槓桿、同方向押注的羊群操作,只會加大市場的波動。畢竟過去1年近一倍的漲勢,近乎走完了半個泡沫的歷程。
此外,美國散戶的融資槓桿規模到去年底創下新高,尤其是3月暴跌後,融資大幅增加6成以上。如果時間拉長為5年,則有9.3%機率再次腰斬,但有36%的機會回升到起跌點。
在那個非理性繁榮的五年間,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每年分別締造了43.3%與25.6%的報酬率。而如果把去年大跌後的谷底當作新多頭起點,累計到今年第1季歷史高點,短短1年漲幅更是驚人,其中以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最搶眼,漲幅高達113.8%。
基本上,一年的股價大漲不必然就是泡沫,且大多數時候不是。散戶回歸不僅美國如此,日本、台灣也一樣。